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国际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发生以来,我们更加意识到,只有在科技创新领域有所成就,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就开始探索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42%,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同时,大湾区主动扛起使命,布局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体系,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型,梯次衔接、主体多元的实验室体系也正加快构建,科学城等创新平台逐步落成,高校和企业也发挥自身创新主体的作用,推动科研创新并加快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大湾区成功培育出了包括华为、腾讯、大疆、希音、美的、TCL等新技术、新业态,以及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龙头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将从产业集群、创新主体和金融支撑三个方面解码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
1.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推动了大湾区形成完备的产业集群,并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承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以出口导向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同时引进外资并加入全球贸易体系,珠三角通过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亚洲制造业进一步重组,在亚洲内部形成了以中国沿海为全球制造核心,向上整合来自日韩的高科技核心零部件,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原材料投入品,在中国进行生产加工,并以中国东南沿海为核心走向欧美市场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大湾区也成为全球制造工厂的中心区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和环境资源约束的增加,珠三角开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同时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市场需求有所下滑。我国沿海地区开始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时期,大湾区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并逐步推动制造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化。2023年中国专利申请数约为490万,其中广东省的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例超过17%,深圳一座城市占全国专利申请的比例就超过6%。截至2023年,大湾区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以及3个五千亿至万亿元级、7个1000亿至5000亿元级、2个百亿元级组成的“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2.企业主导创新推动了大湾区的创新效率,以制度创新链接全国的科研院所提升了大湾区的基础科研实力。
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投入要素。根据研发经费投入比较可知,北京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最大,投入强度也最高,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深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高达5.49%,高于OECD(经合组织)的平均值。大湾区研发投入与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这一点和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有所不同。比如,深圳的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占其总研发投入比例高于90%,几乎所有的研发活动都由企业部门进行,而同为创新活动重要支撑的京津冀和长三角,这一比例在70%以下。整体而言,企业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湾区在高校基础科研实力方面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仍有不足。大湾区通过与全国各地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地方研究院,以及通过吸引高水平高校到大湾区建立分校的方式,较大程度弥补了大湾区基础科研实力不足的短板,并较快提升了大湾区的基础科研能力。深圳虚拟大学园建立于1999年,位于深圳南山区。深圳虚拟大学园已聚集了约70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建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接近20家产业化基地。虚拟大学园与香港六大院校的合作,分别成立了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六所地方研究院。此外,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境内外高校也陆续在大湾区设立了分校,为弥补大湾区基础科研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大湾区完备的金融体系是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境内外金融体系互联互通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包含了完备的金融体系、活跃的市场力量与完善的制造业体系。金融体系与制造业体系的紧密互动,既为区域内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也通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的良好环境。两者高度协同、互为支撑,促进了大湾区创业生态的繁荣,激发了区域内的创新活力。
大湾区拥有两大股票交易所,港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对接国际和境内的金融要素,为创新发展提供资金。一方面,香港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深度连接,使得大量国际资本能够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并带来了技术的转移和国际化的管理经验,为高科技项目提供早期资金支持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助力。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以及港交所成熟的上市融资与互联互通机制为大湾区联通海内外金融要素提供了支撑。港交所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便捷取得内地资金的平台,同时也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便利性。这些机制不仅引入了国际投资者,为内地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提升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深圳股票市场以其活跃的交易、多元化的指数体系,以及不断优化的市场质量,在中国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提出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深交所建设更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在创新资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成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完善创新资本、形成生态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此外,深圳积极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打造国际一流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根据PitchBook发布的《全球风险投资生态系统排名》报告,深圳在全球风险投资中心中位列第九,并在国内稳居第三。截至2023年,深圳共有1766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1.53万亿元,显示出深圳风险投资市场的活跃度。
(作者系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李小瑛
相关阅读 IFF报告:全球AI初创企业累计融资超1200亿美元报告显示,全球超过40%的AI公司应用AI于垂直领域。
110 11-22 13:56 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在广州开幕:搭建融资平台,掘金文化产业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483亿元,全国第一。
19 11-21 18:03 国泰科创马拉松聚焦航空业科创,参赛范围扩大至大湾区大湾区青年碰撞灵感,积极参与航空业革新发展。
59 11-16 20:07 上海: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5%到2027年,3大创新高地和5个集群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开发应用3-4个新材料垂类人工智能模型。
34 11-15 17:37 大湾区科创创业氛围正浓,两赛合办助推青年科创项目孵化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暨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决赛股票操盘需要多少资金,吸引了来自内地、港澳台及海外的412个创新项目报名
47 11-11 19:4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